他没有看屏幕的警报灯,目光直接锁定了实时回传的吊装力学分析和轴承健康度曲线图。
异常的震动频谱显示不是简单的载荷波动。
他调取了过去三个月的同类型吊装数据比对,手指在虚拟键盘上飞快地敲击着,一个微型力学模型在平板上快速生成、迭代计算。
“不是风载引起的共振,也排除了钢丝绳问题。”
洛珞的声音冷静得出奇:
“问题在承力点上,万向节内部轴承……轴承滚珠在特定负载角度下出现了微小裂纹,摩擦音和频谱特征符合轴承非正常磨损特征。”
他的指尖点在轴承结构图的薄弱点上:
“受力角度最刁钻的那几个滚珠,在高负载下局部应力超过了材料极限。”
“立刻更换主吊所有承力万向节!备用件启用前必须进行三倍级超高频无损探伤。”
洛珞下达指令干脆利落:
“待吊组件稳定悬停状态,待万向节更换完毕,重新校核载荷路径后再进行安装,其他吊装作业暂停,全面排查同类部件。”
悬在空中的“玄冰-7”最终被安全移回临时支架,更换部件,重新检测。
五月,海岛上已然有了初夏的气息。
盘古堆最为核心的、如同巨大钢铁鸡蛋的真空室杜瓦容器,开始了最关键也是最艰苦的部分——主体结构的现场环缝焊接。
这片区域被临时搭建的高大洁净厂房笼罩着,内部宛如一个巨大的手术室。
焊工穿着全套防护服,焊接着厚度惊人、材质特殊的大型合金结构,对环境的洁净度、温度、湿度、焊接应力控制都有近乎苛刻的要求。
现场工程师王世峰一直盯着,汗就没干过。
工期已过了十天,即便已经顺利成这样,但进度依旧比洛珞的原计划落后,嗯仅仅是他的原计划。
而原因只有一个:焊缝质量要求达到了航天级标准。
每一道焊缝完成后,都必须经过严格的超声波、射线、渗透多重探伤。
一个微小的气孔、一条超出长度允许的未熔合,都会被判为不合格,需要彻底清除原焊缝,重新处理母材,再焊一次。
返工一次,至少耽误一天。
洛珞的身影时常出现在这里,他没有穿防护服深入焊接点,但会长时间站在洁净区的监控台前,通过高倍摄像头实时监控焊接过程。
“王总”
洛珞叫住脸色凝重的王世峰,指着监控画面上一段刚完成的焊缝:
“C-12区环缝第七段,焊后应力云图显示温度梯度陡峭区域残余应力峰值接近临界值,即使现在探伤通过,也要注意长期可靠性。”
王世峰凑近看数据,确实如此。
“洛总,这个区域空间狭窄,散热条件受限,要完全消除这个应力峰值难度太大,工艺上……”
“工艺可以微调。”
洛珞在本子上快速画了个示意图:
“预热温度提高3%,但恒温带延长五分钟,氩气保护罩的流量和角度按我标注的参数调整。”
他将几个具体数值写在旁边的白板上:
“重点在控制冷却速度。返工的时间投入,远小于未来容器在极低温、强磁和高能粒子冲击环境下一次次温度循环下,因残余应力导致焊缝开裂再返工的风险。”
王世峰看着洛珞平静却不容置疑的眼神,点点头:
“明白了,这就按您说的调整参数。”
又是几个小时的工艺调整验证。
当新的参数成功实施,那道焊缝完成后,实时应力云图显示的峰值果然下降到安全裕度以内。
工人们私下感叹洛珞眼光之“毒”,而王世峰则深知,这背后是洛珞对材料性能、热力学过程深刻到令人咋舌的理解力,以及他那强烈的责任感。
六月至七月,是全年中台风最可能威胁舟山的时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