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先秦有一主将,劝降了敌方的某个将军,却因为一时色心,对那个将军的阿娘不敬,以致将军降而复叛,不仅让他折兵损将,还险些一命呜呼,沦为笑柄。”
曹操:“……”
不知为何,听到这个野史杂闻,他莫名有些脊背发凉。
不等曹操想明白这诡异之感,顾至已提着竹篮,转身向外。
曹操立即喊住他。
“等等,明远。”
喊住顾至后,曹操难得生出几分踌躇:
“关于你的阿兄……我派人在兖、豫、徐三州查了户籍,贴了画像寻人,始终未能找到他。”
原本神色悠闲轻忽的顾至冒出了六点省略号。
糟……他差点忘了这件事。当初因为“顾彦”这个马甲不好脱,在曹操询问顾彦的长相时,顾至胡说一通,压根就没打算让曹操找到“顾彦”。
这件事被曹操再次提起,顾至只得安定心神,故意做出一副惆怅的模样:
“也不知阿兄是去了蜀地还是吴地,竟如此难寻。”
曹操低声宽慰了几句,难得让顾至的良心痛了半秒。
不过,他提醒曹操关注贾诩、不要好色这两件是也算是正经的回报,这让短暂疼痛的良心又开始活蹦乱跳。
时间线缓缓推到十月,本该在公元197年发生的宛城之战,在这个世界以另一种形态发生,并且换了主角。
这一回,与曹操相战在南阳宛城的并不是降而复叛的张绣,而是因为郭汜的逼迫,不得不南下奔逃的李傕。
这位在小说中本就与曹操有着旧怨的反派人物,温县下毒事件的诱因,与曹操的大军,如同命运交汇一般,在南阳郡的宛城相遇。
顾至原本对领兵作战不感兴趣,只想留在后方啃啃美食,睡睡大觉,与居中持重、留守后方的荀彧来个十二时辰的相会。
然而,一听到曹昂也要随军出征,顾至没做过多的思考,当即改了主意,找曹操去申请随军的名额。
曹操一看到他积极就升起十二分的警惕:
“明远这回又是因为何事出征?若是想借此事讨要一整年的休沐,那可绝对不成。”
光是现在给顾至放假,他就已经顶着相当大的压力。
如果不是顾至的身体确实有些小毛病,并且这个毛病已经过医者的盖棺验证,建议他多做休养,不可过度劳累——顾至这热衷休沐的劲,绝对堵不住悠悠众口。
“主公且安心,这次我随军出行,全凭自愿,绝不会为此谋求私利。”
曹操凭着经验抓住话语的重点:“原来是为了出行。”
出行,本身就带着外出旅行、观光的意思。
他就说好端端的,顾至为何如此踊跃,原来是为了去南阳出游。
眼见曹操打消了怀疑,不再多问,达到目的的顾至也不再继续表演,以“多留一刻就是对自己不住”的心态快步撤离,回到住所。
踏入卧房,关上房门,顾至奔向正在案边看书的荀彧。
“文若——”
竹简倏然落地,发出脆响。
青竹屏风的绢面上透出两道交叠的黑影,随着烛光缓缓下落。
这是顾至难得失控的一回。
过了今晚,他会随军离开好几个月。
这还是他与文若熟识以来,第一次遇上这么久的分离。
可他不得不去。
不说曹昂助他良多,光是“必须救曹昂才能改变结局”这一强烈的直觉,就值得顾至为此冒一次险,为大公子保驾护航。
在经历一天一夜漫长的厮磨后,顾至总算打消了分别前的烦乱,坐上行军的车队。
他带着几分餍足坐上车,然而,所有的好心情,都在看到与他同车的那人的瞬间,消失得无影无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