祢衡抬手行了一礼。像是不擅长与人告罪,他直着手,卡在半空,半晌才续接下文,
“承蒙诸位不计前嫌。”
他这一礼行得生硬,却又延续得格外漫长。
最终,他并袖站在顾至身前,深深一拜。
顾至抬着他的臂膀,阻止了这一礼。
“祢处士欲往何处?”
祢衡身形被阻,僵持了片刻,他没再坚持,缓缓起身:
“我打算离开许都,到各地走一走。”
徐庶对祢衡的过往一无所知,见他与顾至等人相熟,又有云游之意,素来仗义,心肠炽热的徐庶不由出言相邀:
“徐某亦准备四处游历,这位处士若不嫌弃,我二人可结伴同行。”
不等郭嘉朝徐庶投去诧异而敬佩的目光,祢衡已开口回绝。
“多谢好意,但我只想求个清静,不便与义士一道。”
他的说话风格仍然直来直往,不会拐弯,容易得罪人。
但,只有他们这些“老熟人”知道:比起从前,祢衡的措辞已客气有礼了许多,他确实也变了,变了不少。
众人沉淀着极尽复杂、各不相同的心绪,彼此对视。
郭嘉抬起面前的酒杯,分予祢衡一盏,敬酒。
“山高水长,祝君安好。”
其余人亦高举杯盏,以此饯别。
祢衡低头掩去面上的异色,举杯回敬,一口饮完杯中的酒水。
他转过身,步履如飞地离去,没有停留。
那只落败的丧家之犬怯生生地跟在祢衡身后,跟了一路,最终停在破旧的竹棚边,呜咽了两声,没有继续跟随。
从始至终,沉默饮酒,未置一言的戏志才,见顾至蹙眉目送祢衡的背影,低声劝慰道:
“祢正平与陈公台性格相仿,不同流俗。就此离去,对他而言未必不是一件好事。”
这个道理,顾至自然明白。
他将孔融的罪证递交给祢衡,就是在逼祢衡退出这个是非之地。
至于祢衡今后的命运……将由祢衡自己决定,与他再无瓜葛。
刚才,让顾至蹙眉思索的,并不是祢衡的未来,而是这个世界的走势。
第162章昏礼(上)
至今为止,被他谨慎影响的人物,各自走向了与原著不同的轨道,暂时没有出现翻车的迹象。
他不能保证自己的抉择万无一失。但经过多年以来的暗中部署与不计其数的尝试,他至少改变了一些人的命运,对翻覆“结局”这件事有了更多的把握。
回到家后,顾至向荀彧给出了自己的答案。
他们二人自当“从心所欲”,不必在意世俗的束缚。
可在从心所欲的同时,亦不该执着地冲破世俗划分的界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