阁笔趣

阁笔趣>军户的填房甄珠全文免费阅读 > 第300章(第1页)

第300章(第1页)

历帝与秦朝宁对视着。在他凌厉的眼光看过去,秦朝宁半点不退缩,他的字字句句都带着坚定的意志,目光毫无犹豫。半刻后,历帝:“……”这小子,胆子恁大了。说实话,他是心动了的。秦朝宁表达出来的愿景,就是他想要达成的太平盛世。历帝的手指轻敲着龙椅的扶手,他问文武百官,“众位卿家,怎么看待此事?”“尔等不妨畅所欲言,让朕听听你们的想法。”顿时,大殿上就有御史出列,“陛下,臣有话说。此事万万不可呀!祖制不可废!”“这可是太祖定下的政法!”“小秦大人实乃不知天高地厚,贪功冒进!居心不良呀!”“陛下,臣也有话说。”另一位官吏出列,“微臣赞成小秦大人开海禁一事!我朝海事积弱,经年受倭贼所害,正是刮骨疗毒的时候呀!”“小秦大人多有巧思,不妨给小秦大人一个机会!”“哼,多有巧思?此等大事夸大海口,不是胆大妄为,不是罔顾社稷安稳,不是只求自己表现,是什么?!”“就是,海禁这事倘若一开,到时候岂不是全海岸线都裸露于外敌?!”……众人原本还只是发表意见和想法,可是随着个别官吏逐渐言辞犀利,遂激得别的文武官员们都波及到,登时都加入进来这场辩论了。在文官与武官本来就水火不容的情况下,现下在开海禁一事上更是激化了他们之间的矛盾。没一会,太和殿上已经闹得不可开交,所有人皆口若悬河,吵得面红耳赤。眼瞧着文官们还有愤愤不平到挽起官服袖子的,发起提问的历帝:“……”底下的“始作俑者”的秦朝宁:“……”出具开海禁历帝直至下朝,都没给众人一个明确的答复。至于秦朝宁,他让其接下来这几日都到太和殿参见朝会。在诸多官员们看来,这就是历帝默认了秦朝宁肯定会升迁。宣朝的惯例是,五品以上官吏才需要上朝。而秦朝宁外放时的官职就已经是正五品的都水少监,接下来他的官职大概率只会比五品高。就是不知道,这位小秦大人会高升到哪儿去。下午,在戊字号房准备编写些国史片段的秦朝宁,被内阁的几位阁老喊了过去。杨首辅如今的精力大不如从前,他今年又再次向历帝请求致仕了好几次。历帝对他的诉求看在眼里,言语间难得开始有所松动。今日在太和殿上,看着仍旧无畏向前的秦朝宁,杨誉良的思绪飘回了四年前,在杨府上和秦朝宁的会面。他还记得,他曾允诺过秦朝宁,只要他能够成功治理黄河水患归来,他不会亏待他。如今,这小子当真成功归来,他却有种物是人非的感触。杨首辅阖目沉思,坐在长案桌的首座里不发一语。其余几位阁老则互相,针对海禁一事轻声议论着。他们比起说明自己的想法和立场,更倾向于摸清楚内阁几位同僚的真实意图和主张是什么。秦朝宁时隔几年再次踏入内阁,恭恭敬敬地朝几位阁老行礼,便安静站在他们面前,等候他们差遣。刘旭、马子生看向他,问他在朝堂上提出海禁一事,是否已有可行性的计划?海禁一事,涉及的方方面面太多了。首当其冲,是会触及漕运的利益,同时会涉及部分南方地头蛇私自出海的官商们的切身利益。这些都不是秦朝宁这样一个贫寒子弟出身的官员能够处理的。若是单凭秦朝宁自己想开海禁,无异于犹如蝼蚁撼大象。几位阁老看问题比大多数官员看得长远,想得也会更多。对于太祖祖制禁海,他们没想象中那般固执坚守。至于秦朝宁是否离经叛道,在他们眼里也无关重要。对于一个政法是否决定要去推行,他们唯一衡量的标准是其对于宣国而言,是否有利。其次的话,就是这件事对他们这些人,有没有得益。像秦朝宁这样的小辈是不是拿海禁一事,企图野心勃勃往上爬这类,在内阁这些已经把官位坐到了天花板的人来说,真不是什么事。他们还没眼皮子浅到看不得后辈自强,看不得后来人有能耐。闻言,秦朝宁诚实应道,“禀告阁老们,下官确实有初步的规划思路。只是,现今计划仍然粗糙,还需逐步细化。”听罢,杨首辅和几位阁老都盯着他看了过去。秦朝宁对上一次对内阁提供相关计划思路的时候,是如何对付外邦朝贡一事。而那一波应对外邦诸国使臣团,朝廷当时可是狠狠出了一口气,并且震慑住了那些番邦使臣们。连这几年宣国难得的民生休养生息,也全赖那一次朝贡事件的余波威力。所以,他们这会儿是把秦朝宁的话上了心了的。无他,这小子这几年做过的事,每一件都是漂亮至极,靠谱万分的!!“小秦大人,你把相关计划做出来,递呈上来内阁先?”其中一位阁老建议道。“这里面涉及的方方面面很多,你花时间好好想想,不急着交奏折。”马阁老提醒道。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