就算佛门大兴依旧是大势所趋,是必然会发生的事情,但所需的时间,肯定会延长许多。
但不管他们再如何恼怒,再如何不甘,也不得不面对事实,如果他们不愿做出改变,佛门大兴所需的时间肯定要更长,甚至是停滯不前。
无奈之下,他们只能做出选择。
至於如何改变,这也没有什么好想的,佛门教义上的问题,他们又怎么可能不知道?
之所以选择这个教义来传道,纯粹就是为了更好的收割香火,加快佛门大兴的速度。
原本佛门有著圣人教派的名头,即便佛门的这个教义存在问题,也还是有人愿意成为佛门信徒,去搏一搏死后往生极乐,得传佛门神通。
但现在……不可能了!
没办法,他们只能提前拿出佛门真正的教义用来传教。
他们在创立佛门之初,便制定了两个教义,一个是用来传教,收割香火,儘快让佛门大兴。
等到佛门大兴之后,他们再来一句『眾生皆苦,入我佛门方得解脱,顺势更改教义,加强佛门信徒的信仰,稳固佛门的地位。
两个教义,一个用来传教,一个用来稳固佛门大兴之势,只要配合得当,佛门就能以爆发速度担心,並迅速稳固下来,不留破绽。
只可惜,孔子的儒教和杨宣的神道,打破了他们所有的计划,只能提前拿出用来稳固地位的教义,放弃快速壮大佛门的想法。
须弥山上,一眾佛陀菩萨,看著西方二圣传来的消息,陷入长时间的寂静。
许久之后,如来佛祖无奈地嘆了一口气。
“唉!杨宣、孔子,没想这两人竟然给我们带来这么大的麻烦。”
谁都没有想到,孔子会在论道中胜过释迦摩尼。
谁也没有想到,那场论道的后续影响会这么大,竟然让神道得到这么大的好处,儼然已经成了佛门的大道之敌。
今后佛门想要传播信仰,就绕不开神道,以神道如今对洪荒的影响,即便佛门的背后是圣人,想要与其斗爭,同样不会简单。
“如此看来,儘早更改教义,也不见得是一件坏事,至少可以保证信徒的信仰稳固,不会被神道挖走……”
如来佛祖自我安慰了一句,其他诸佛菩萨也是一脸赞同的点了点头,拿著全新的佛门教义,带著一眾僧人,从各个不同的方向走出须弥山。
值得一提的是,这一次他们带上的僧人当中,有不少都是信徒死后,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佛民。
这些佛民天生便与佛亲近,资质不俗。
很显然,这是要用这些佛民作为宣传,试图挽回一些不好的形象。
只不过,有杨宣、孔子和百家爭鸣在,这种事情註定不会太容易……()
信徒提供香火(给钱),神灵做出回应(出力),这就是最最纯粹的交易。
洪荒东方生灵看清佛门的教义,知晓佛门就是在一味的索取,视信徒为收割香火愿力的机器。
而佛门的诸佛菩萨,高高坐於寺庙之上,俯瞰佛门信徒,还是一个上下级的关係。
对比之下,神道的教义,那简直太香了,平等的关係,公平的交易,完全没有可比性。
而这,便是杨宣的机会。
趁著这个难得一遇,甚至有可能不会出现第二次的机会,杨宣將神道的教义整理成册,发放到所有神灵的手中。
不论是天庭仙神还是地府鬼神,只要在洪荒各地建有神庙,全都收杨宣的传音。
他们或是在神庙的大门外面,张贴神道的教义,或是给是信徒降下启示,將神道教义传递过去。
神道教义的內容很简单,就是对这些年神道运转的总结,並进一步强调平等和公平交易。
只要將神道和佛门区分开来,让洪荒眾生知晓,成为神道信徒,不用去拜佛,还能请神灵相助,那便够了!
至於为何要强调公平交易,答案显而易见,杨宣的道途在於商道。
或者说,在杨宣的计划中,神道本就是商道的一部分,只要涉及交易,就都属於是商道!
如果將来佛门还想和神道爭夺香火,就得更改佛门教义。
不出意外的话,佛门的全新的教义当中,就会有回应信徒祈求,再让信徒还愿的內容。
只要佛门这么做了,其根本教义当中,就出现了交易,那就属於商道的一部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