阁笔趣

阁笔趣>剑宗外门 > 第377章 天地所钟万更25(第2页)

第377章 天地所钟万更25(第2页)

她提出一项前所未有的构想:**建立“民间国史馆”**。

“朝廷可以封锁档案,但封不住人心。我们可以集天下之力,建一座不属于任何帝王将相的史馆??它属于每一个记得的人。”

计划迅速展开。选址定于嵩山南麓,远离京畿,毗邻二十一家书院。资金来自四方捐赠:农夫捐粮,匠人捐工,商人捐银,学子捐书。不到半年,地基已成,梁柱高立。李念亲自题写匾额:“**民史堂**”,三字遒劲有力,如刀刻斧凿。

就在奠基当日,又一惊人消息传来:高丽使团抵达登州港,带来整整三十箱原始天文记录。经学者比对,确证周景和当年篡改星图之事??他故意错标彗星轨迹,制造“天象示警”假象,以此构陷南宫萤“窥测天机,图谋不轨”。

更令人震撼的是,其中一份观测笔记末尾,竟有南宫萤亲笔批注:“**星不变,变者人心;史可焚,不灭者良知。**”

李念捧读良久,终于明白老师为何临终仍笑。

她命人将此句镌刻于民史堂正厅中央,下方设长明灯一盏,永不熄灭。

春尽夏来,拾遗计划持续推进。穆萨从中亚带回一批粟特文书,揭示唐代以来丝绸之路的文化交融真相;阿?在琉球发掘出明代海防密档,证明当时已有远洋舰队抵达澳洲海岸;洛桑则在西藏古寺中找到一部《佛史旁录》,详细记载了历代中央政权与边疆的真实互动,驳斥“自古割裂”之谬论。

而最意外的收获,来自一位法国传教士的后代。他在巴黎拍卖行购得一箱中国旧物,其中竟有一卷录音母带,录制于1902年。播放之后,全场肃然??那是南宫萤的学生、也是李念未曾谋面的姑母李昭然的声音!

“……姐姐走了,继光庐也烧了。但我记得她说过:‘火能烧书,烧不了记忆。’所以我躲进教堂地下室,用西洋机器录下我能想起的所有篇章。若有后人听见,请告诉她们:我们没有忘记,也不敢忘记。”

李念跪坐于地,听着那穿越百年的声音,泪如雨下。

她知道,这不仅是拾遗,更是重逢。

七月十五,首个“照心日”来临。

全国上下,万民同祭。太庙前焚香默哀,百姓家中点亮纸灯,江河之上漂浮千盏莲灯。继光庐举行“百灯仪式”,一百零八位见证者后代依次点燃烛火,讲述祖先如何守护真相的故事。

李念最后登台,手中捧着一片干枯海棠花瓣。

“一百年前,有人想用一把火烧尽一切。但他们忘了,风会带走种子,雨会让它生根。今天,我们不是在复仇,也不是在控诉,我们只是在完成一个承诺??让每一个曾被掩埋的名字,重新呼吸阳光。”

她将花瓣放入灯芯,轻轻点燃。

火焰升腾那一刻,远方传来钟声,一声接一声,自长安,自洛阳,自扬州,自广州,自敦煌,自高丽,自琉球……仿佛大地的心跳,连成一片。

夜深人静,李念独坐书房,提笔续写《全史?拾遗篇》序言:

>“历史从不曾终结,它只是暂时沉睡。

>当一个人开始追问,它便醒来;

>当一群人选择记住,它便行走;

>当千万人传递火种,它便永生。

>我们不是史官,我们是火种的搬运者。

>此身或朽,此志不灭。

>后之来者,若见此书,

>请替我们,再点一盏灯。”

翌日清晨,邮差再次叩门。

一封信,无署名,无印记,只有一行小字:“北海极寒之地,有冰窟藏匣,内有‘龙渊诏’原件。”

李念展信良久,缓缓起身,唤来阿?、穆萨、洛桑三人。

“准备出发吧。”她说,“这一站,我们去北极。”

风雪再起,继光庐门前,纸灯依旧摇曳。

炉火未熄,书声未断。

而那行刻在石碑上的字,在晨光中愈发清晰:

**史者,民之心也。**

完结热门小说推荐

最新标签